当前位置: 首 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

18-《化工原理(Ⅱ)》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26 18:02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二、课程代码CHEN30400

三、学时与学分64学时,4学分

四、适用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

五、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

六、课程教材王志魁,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七、参考书目

[1] 陈敏恒、从德滋、方图南等编《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2]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6.3

八、课程描述

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学等专业大类主干基础课程。本课程应用传递过程基础理论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该课程以过程工程为教学背景,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该课程介绍过程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大传递过程作为主线贯穿化工原理()课程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典型单元操作:基于动量传递的流体输送、机械分离等;基于热量传递的换热、蒸发等、基于质量传递的精馏、吸收等。

九、教学目标

1. 课程教学目标

三大传递过程作为主线贯穿化工原理)课程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典型单元操作:基于动量传递的流体输送、机械分离等;基于热量传递的换热、蒸发等、基于质量传递的精馏、吸收等。

2. 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授课环节:应用传递过程基础理论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以过程工程为教学背景,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与设备原理,进而完成相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过程与设备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该课程介绍过程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讨论交流环节:训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课程作业:课程作业是训练学生自主研究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课后答疑环节: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考试环节:起到督促学生综合复习,接受检验。

3. 用以下表格的形式给出该课程的知识贡献和学时安排

章节名称

知识贡献(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一)

绪论

1)化工原理课程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地位。

2)化工单元操作与传递过程的概念、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与性质。

1)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地位。

2)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与传递过程的概念、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与性质。

2

(二)

流体流动

1)流体静力学;

2)流体流动阻力;

3)管路计算;

4)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1) 掌握流体静力学;

2)掌握流体流动阻力;

3) 掌握管路计算;

4) 掌握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12

(三)

流体输送设备

1)离心泵的工作,选择,离心泵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方程;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汽蚀余量;离心泵的选用;

2)气体输送的特点。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选择,离心泵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方程;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汽蚀余量;离心泵的选用;

2)了解气体输送的特点。

 

8

(四)

传热

 

1)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传热过程;

2)热传导,一维导热的计算。

3)对流传热的概念; Newton冷却定律;表面传热系数;

4)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

5)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

6)传热过程的计算,

7)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传热过程;

2)掌握热传导,一维导热的计算;

3)掌握对流传热的概念; Newton冷却定律;表面传热系数。

4)掌握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

5)了解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

6)掌握传热过程的计算,

7)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12

(五)

蒸馏

1)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操作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蒸馏操作的经济性;

2)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3)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4)精馏过程原理;

6)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

7)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8)板式塔的结构性能。

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操作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蒸馏操作的经济性;

2)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3)了解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4)掌握精馏过程原理

5)掌握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

6)了解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7)掌握板式塔的结构性能。

10

(六)

吸收

1)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吸收过程;

2)传质基本机理;

3)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4)气液相平衡;

5)低浓度气体的吸收与计算;

6)填料塔的结构性能和设计计算。

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吸收过程;

2)掌握传质基本机理;

3)掌握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4)掌握气液相平衡;

5)掌握低浓度气体的吸收与计算;

6)掌握填料塔的结构性能和设计计算。

10

(七)

干燥

 

1)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2)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

3)干燥过程计算;

4)常用干燥器的类型、性能、结构。

1)了解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2)掌握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

3)掌握干燥过程计算;

4)了解常用干燥器的类型、性能、结构。

10

 

十、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三维图片、动画和录像等将知识点转化为立体、形象、逼真的随堂演示,既直观鲜明、又便于讲解,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感性认识,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随机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的相关内容等)占25%,单元考试成绩占25%,期末考试成绩占50%

1)平时成绩: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课堂随机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和评价。

2)考试:每学期进行期中及期末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考。考试的内容以教学计划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同时综合考虑考核教学环节中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

 

大纲制定人:张红晶

大纲审定人:魏顺安

制定时间: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