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

69-《精化产品工艺学》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8-04-26 17:22

一、 课程名称:精化产品工艺学

二、 课程代码:CHEN30432

三、 学时和学分: 48学时,3学分

四、 适用专业:精细化工、材料化学等

五、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反应工程等

六、 使用教材:程侣柏,胡家振,姚蒙正.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应用(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七、 参考书目

[1] 宋启煌,王飞镝.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李和平.精细化工工艺学,科学出版社,2011.

[3] 曾繁涤,精细化工产品及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张先亮,陈新兰,唐红定,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殷宗泰,精细化工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八、 课程描述

《精化产品工艺学》是精细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应在大学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大学化学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前修课程基础上,进一步专门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工艺规则,及其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需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精细化工产品既是为高技术服务的产品,又是高新技术发展必须的产品,同时也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的产品,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精细化工的突出特点在于产品的精细性(高纯度、高性能、高功能)和工艺的精细性(严格的工艺条件、精密的操作手段、适应精细产品特性的工艺路线)。因而它是有别于一般化工产品及化学工艺与工程的。同时精细化工产品化学及工艺学的覆盖面宽,本课程不仅是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习和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奠定强的适应能力和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基础。

九、 教学目标

1.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来源情况以及原料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处理过程。同时,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及步骤,并能结合实际,了解这些产品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当前精细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培养学生把化学反应规律应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并工业化的能力,训练其基本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学生认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复杂性,又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按化工规律进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习和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奠定强的适应能力和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基础。

2. 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授课环节:教授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相应的生产工艺,重点突出一般反应原理下的生产工艺和过程。

课堂讨论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课程大作业: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课后答疑环节: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考试环节:督促学生综合复习。培养学生踏实做事,经得起检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课程的知识贡献和学时安排

章节

知识贡献

教学要求

学时

第一讲

绪论

了解精细化工的概念、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种的地位,以及学习精细化工的方法

6

第二讲

合成胶粘剂

掌握胶粘剂的粘和原理以及各种热塑性胶粘剂和热固性胶粘剂的合成和应用情况

12

第三讲

涂料

掌握涂膜的固化机理,以及常见涂料的典型结构和化学组成,了解涂料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10

第四讲

合成材料助剂

掌握助剂的概念及常见增塑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各种增塑剂的合成与生产

10

第五讲

表面活性剂

掌握表面活性原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以及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合成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10

十、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及以问题引导式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精细化工产品化学及工艺学的一般原理,并掌握胶粘剂、涂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精化产品的概念、结构、原理及应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根据反应原理来设计生产工艺,并编写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程序。

2)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实际生产和科研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来拟定研究方案,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由于精化产品发展迅速,应随时补充新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十一、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提问、作业等相关内容)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1)平时成绩: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考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课堂随机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查。

2)考试:学完本课程的学期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形式为理论考试。考试的内容以教学计划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

 

大纲制定人:马利

大纲审定人:魏顺安

制定时间: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