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二、 课程代码:PHAR30651
三、 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四、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五、 先修课程:天然药物化学
六、 使用教材:张浩主编,《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6版。
七、 参考书目
[1] 郑汉臣主编,《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版。
[2] 郑汉臣、蔡少青主编,《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版。
八、 课程描述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起到传统医药学与现代科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中药种类众多,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植物,所以药用植物学和中药的品种、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效用以及中药的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在专业的课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概述,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药用植物类群,生药学基础及重要生药等。本课程需要一个学期完成。
九、 教学目标
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及鉴别法。熟悉细胞的分化与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和功能,维管束的类型。掌握根的类型,根的组织构造。掌握茎的形态,茎的组织构造。掌握单叶和复叶的形态,叶的组织构造。掌握典型花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征;花的类型;花的记载;花序的类型;掌握果实的形成和构造;果实的类型。掌握种子的形成和构造;种子的类型。熟悉根、茎的变态;叶的组成部分;叶的外部形态;花的生殖功能。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及任务,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植物的命名。熟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的药用植物。了解生药学基础内容。掌握一些重要生药的相关内容。
2. 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① 授课环节:给学生讲解药用植物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具体的药用植物分类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② 课堂讨论交流环节:训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③ 课程大作业:培养学生获取及综述文献的能力,掌握植物分类方法的实际应用,掌握药用植物及生药的文献记载方式。
④ 课后答疑环节: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⑤ 考试环节:使学生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的良好素质;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的知识贡献和学时安排
章节 |
知识贡献 |
教学要求 |
学时 |
第一章 |
绪论 |
掌握几种“药”的定义。了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
1 |
第二章 |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
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及鉴别法。熟悉细胞的分化与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和功能。掌握维管束的类型。 |
2 |
第三章 |
植物的器官 |
掌握根的类型,根的组织构造(包括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根的异型构造)。掌握茎的形态,茎的组织构造(茎尖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茎的异型构造)。掌握单叶和复叶的形态,叶的组织构造。掌握典型花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征;花的类型;花的记载;花序的类型;掌握果实的形成和构造;果实的类型。掌握种子的形成和构造;种子的类型。熟悉根、茎的变态;叶的组成部分;叶的外部形态;花的生殖功能。 |
6 |
第四章 |
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 |
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及任务,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植物的命名。熟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3 |
第五章 |
药用植物类群 |
了解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
12 |
第六章 |
生药学基础 |
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和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分类方法。掌握糖及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醌类、香豆素类、黄酮、萜类的分类与鉴别与挥发油的分类。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
2 |
第七章 |
重要生药 |
掌握冬虫夏草、麻黄、大黄、黄连、淫羊藿、板蓝根、黄芪、甘草、人参、三七、当归、丹参、黄芩、地黄、金银花、半夏、川贝母、莪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
6 |
十、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面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以及适量作业及网上在线测试;由于专业性较强,内容难度加大,除课堂讲解之外,应增加互动性教学,如课堂讨论、学生进行章节总结等,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1)启发式教学:充分结合学科历史背景,提出一些植物分类的实际问题,给出一些相关图片,根据相关信息判断植物所属的种类,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互动式教学:在涉及药用植物分类之类的问题时,教师先提出各种路径及可能采用的处理方案,在引导学生开放的思路,自己解答并选优,从中总结出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方案,使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该课程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构成。考核评定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平时成绩所占成绩比例30%,考试成绩所占成绩比例70%。
(1)平时成绩构成包括:学生到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测验成绩等。最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2)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考试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兼顾概念、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的能力。考试试题要有恰当的广度和覆盖面;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合适的难易度;题量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试题表述要准确、简练、明了。
大纲制定人:杨丰庆
大纲审定人:季金苟
制定时间: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