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16:30,受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邀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化工学院纳米技术首席教授、重庆大学客座教授乔世璋先生在A区主教学楼506会议厅进行了题为“Carbon and Graphene-based Materials for Energy Catalysi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董立春教授主持,院长魏子栋教授、党委书记黎学明教授、副院长陈昌国教授、副院长李泽全副教授及部分教师代表及百余名化院学子到场参加了本次报告。
乔世璋教授的研究兴趣在于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电、纳米反应器设计,和其他催化反应的应用。他的研究团队来自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因此在报告开讲之前,乔教授就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其研究团队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此后,乔教授讲解了纳米结构碳和石墨烯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尤为详述了杂原子功能化的石墨烯和孔性碳材料在改进原有碳材料的氧还原反应和产氧反应催化活性的可能性,并对经非金属元素修饰的石墨烯材料进行说明,表明其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等优势。乔教授富有逻辑又不乏幽默的讲解,令与会同学都受益匪浅,其间也不时有掌声响起。进入到提问环节后,乔教授极大的表达了对同学们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求学深造的热烈欢迎,期望有志者积极加入。同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多层石墨烯杂原子介孔掺杂等问题,也一一给出了专业深入的答案。
最后董院长就乔世璋教授来到我院进行学术报告表示了感谢,并表达了对化工学子们潜心科研,百花竞放的鼓励和希冀。乔教授的讲座给予了同学们一次思想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广度,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对化工学子们今后的科研之路产生不容小觑的深远影响。

报告人简介:乔世璋教授在天津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先后任博士后、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及副教授。现为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化工学院纳米技术首席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副主编。乔世璋教授在硅、碳、金属氧化物多孔材料、纳米颗粒合成及其在药物输送,催化、燃料电池、锂电池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通讯联系人,在《自然》、《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等期刊发表了超过一百六十篇论文,引用超过5800次(h-index:40),拥有3项国际专利。近五年,其研究获得了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等五百多万澳元的资助,他先后被授予昆士兰大学研究最高奖(Found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研究员奖和昆士兰大学中青年研究员奖,美国化学会能源分会Emerging Researcher Award。2010年获得中国国家海外及港澳合作基金。乔世璋教授现在领导着一个由三名博士后和七名博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建立了广泛的研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