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

化学化工学院李杨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发表封面论文

发布时间:2018-03-17 16:33

   

1. 新一代多米诺芳炔试剂及这一领域近年的研究成果

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议题。然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众多疾病依然困扰着人类。其中,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仍然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途径。化学化工学院李杨课题组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高效合成多取代芳烃类化合物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帮助合成及药物化学家开发更加绿色便捷的合成途径,以获得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分子。近期,李杨课题组在其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将该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影响因子13.038)(2018, 140, 3555-3559)。该论文受到了期刊编辑及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并被选为该期的内封面论文(图1)。

近年来,通过在利用芳炔中间体合成多取代芳烃研究方向上的不断探索,李杨课题组逐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 (2015, 137, 5670-5673; 2016, 138, 10814-10817; 2017, 139, 623-626)Org. Lett. (2016, 18, 3130-3133; 2016, 18, 3726-3729)(图1)。如图2a所示,在最新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开发出新一代的多米诺芳炔试剂;与第一代试剂比较,其能够更好地解决多米诺芳炔的亲核-烯反应串联的难题,首次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亲芳炔体(arynophile)在多米诺芳炔转化中的高效有序串联(图2b)。 这一化学转化底物适用范围广泛、反应效率良好、具有立体专一性。与传统的合成苯并杂环策略往往需要多步制备相比较,这一方法可一步生成不同苯并环系的产物、构建含季碳中心的多环体系、合成灵活度大且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等优势。

   

2. a. 两代多米诺芳炔前体;b. 新型苯并氮杂环的高效制备;c. 雄激素类药androstanolone的结构改造; d. 治疗侏儒症药物Ibutamoren mesylate

此外,李杨课题组还使用这一方法对雄激素类药androstanolone结构进行改造,将其上的环己酮转化成具有螺环结构的吲哚琳衍生物(图2c)。进一步,通过多米诺芳炔的亲核-烯反应串联过程开发出合成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又称侏儒症)新药Ibutamoren mesylate的新路线(IbutamorenAmmonett Pharma公司开发,并于2017年在美国上市)(图2d),展示出多米诺芳炔亲核-烯反应在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这一研究成果由徐海及何佳同学共同一作完成。

 

李杨研究员简介: 

http://hgxy.cqu.edu.cn/info/1093/2581.htm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1005